偏执的少年用近乎决绝的姿态,跳下原本的人生列车,父母答应陪他赌一把。
2025年3月23日,深圳烈豹男篮主场以26分之差败给福建队。打了41分钟得到20分7篮板的贺希宁,回到家后辗转反侧,与痛苦、焦虑情绪对抗到24日凌晨2时,在漆黑的被窝里摸索点亮平板,反复回放福建男篮后卫黎伊扬的集锦视频。
2024-2025赛季是贺希宁的第10个CBA赛季,步入职业生涯巅峰期的他,在这个赛季出任队长,职业生涯第3次入选全明星,却更多与密集的“失利”相伴。3月31日客场不敌上海大鲨鱼后,深圳男篮的赛季成绩定格在17胜29负,是近18个赛季以来胜率首次跌破四成。
“辛苦、痛苦也好,焦虑、折磨也罢,但过去10年,我觉得自己在篮球这件事上,坚持得不错。”贺希宁一字一顿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,“这一点,我很自豪。”
打小就偏执
胜负、高光时刻之外,贺希宁有时候被球迷提起,是因为与沈梓捷、孙浩钦在比赛中的争吵,尽管那些看上去剑拔弩张的画面已过去许久。
贺希宁承认,自己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相处的球员。“我太在乎胜利,太想将一些事情做到完美,所以会陷入纠结,有时会忽略队友的感受、伤害到他人。”
一个运动员的性格,往往在年少时就有了雏形。而贺希宁这份对胜利的偏执,绕不开他成长的故事。
1997年1月,贺希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。典型军人做派的父母,塑造了他最初的性格轮廓。五年级,贺希宁第一次接触到篮球。在此之前,他练的是田径短跑。
没有专业指导,贺希宁在热爱自由搏击的父亲的陪伴下开始“野蛮生长”。“夏天,室外的水泥篮球场,我爸靠着自己偶尔打打球的感受,拉着我练三步上篮、练运球。”贺希宁笑道,“我现在这么黑,可能就是那个夏天晒的。”
▲二排左二为贺希宁。
“比赛没有打好,我爸会从结束比赛、上车的第一秒开始骂我,骂到餐桌上,我妈让他‘不再要说了’,我爸才会停下来。”话虽如此,但贺希宁很感谢自己的父亲,血性无畏、钢铁意志的军人信念磨炼了他的意志品质。
▲少年时期的贺希宁(前排)在训练中运球。
进入初中,贺希宁成为校队队员。2012年夏天,东莞篮球学校组织的林书豪训练营成为贺希宁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被新世纪青年队教练原园相中。在此之前,篮球于贺希宁只是一项爱好,至多是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向上求学的“敲门砖”,至少父母是如此为他规划的。
“我至今还记得,原指导递给我的那张纸,‘如果你有兴趣,想尝试职业,打电话给我’。我饭都没吃,直接打电话给爸妈。”贺希宁回忆道,母亲不愿意让他走职业,因为这是一条比高考还难的“独木桥”,加上不出众的身体天赋、没有篮球资源的家庭背景,“父母都希望我走一条平稳的道路,尤其是我的文化成绩还可以。”
“如果我不行,我自己承担责任。你们不让我去,我念着想着,书也读不好。”偏执的少年用近乎决绝的姿态,跳下原本的人生列车,父母答应陪他赌一把。
如果仅凭一腔热血,贺希宁大概率走不到现在。贺希宁表示,很少有人能切身感受到,想要一直打下去,会面对怎么样的困难。“我的训练态度,我努力的程度,至少比大多数职业球员要强。我投入了我能付出的所有坚持,才让曾经几乎没有天赋的自己,得到了认可。”
从新世纪青年队到国青男篮,从租借前往北控队到回归深圳烈豹,贺希宁靠着跟自己死磕,坐稳主力。2020-2021赛季至今的221场常规赛、16场季后赛,贺希宁场均出战皆在30分钟以上。他深刻明白,赢是篮球世界最大的认同感。为了赢,他会纠结、焦虑,甚至会偏执。
年龄增长,贺希宁逐步成熟。“大家每年都应该进步,去发现自己不好的东西。所以我也在调整,让自己在下一次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,能有一个更好的情绪、用更好的方法去沟通。这就是我要去思考的内容。”
刀刃向内的进化论
在自省这件事上,贺希宁比大多数国内球员要更真实、更勇敢。
2023年9月,中国男篮以一胜四负结束了2023年篮球世界杯之旅,最后一战以21分的巨大差距不敌同为亚洲球队的菲律宾队,后者主将克拉克森该节独得24分。互联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,2023篮球世界杯之后,有个国内球员看到了克拉克森的跳投,决心改变自己的投篮动作。
这名自我革命的国内球员,就是贺希宁。他说,这个故事,不完全正确。
“不止克拉克森,还有塞尔维亚的博格丹·博格达诺维奇。”2023年夏天,贺希宁入选国家集训队,但在篮球世界杯开赛前半个月离队,“我的身材不算高大,在面对像曾凡博这类有移动速度、爆发力的高大前锋的防守时,即使他是从弱侧扑过来,我面临的压力也是比较强烈的。所以集训时我就找办法,让投篮变得更加具有威胁性。”
贺希宁认为克拉克森、博格丹·博格达诺维奇的投篮是相对适合他去学习的。他强行将自己的颠投,改成了跳投。一般来说,颠投出手速度更快但相对高度低;跳投出手速度略慢,但充分的起跳可以确保完成正常出手,同时跳投更考验球员的核心力量、难度也更大。
摒弃过往的肌肉记忆、调整投篮姿势的阵痛很快就在2023-2024赛季展现出来,前6轮常规赛,贺希宁一共得了14分,其中3场挂0。
2024年2月3日,深圳男篮主场对阵广东宏远,贺希宁最后17.4秒三分线外的大跳投,帮助球队基本锁定胜局。这一战,贺希宁得到生涯新高的44分。调整投篮姿势的质疑声也随之消散。
但2024-2025赛季,贺希宁的大跳投减少了。
“因为直到今天,我都觉得大跳投挺难的,这是一门学问,不仅仅与手感相关,也与比赛日的体能相关。”贺希宁表示,身体状态好的时候他会多使用跳投作为武器,身体状态差以及空位时会更多使用颠投,“倒也不是像以往那样颠投,会稍微跳,但不会跳那么高。”合理的出手分配,让贺希宁的三分球命中率相较于上赛季的37.8%,涨到了39.9%。
“我记得刚上职业联赛的时候,有人说我只会右手突破,不会投篮。那我就把投篮练出来。技术特点成型后,我觉得我还可以更好,那我就想办法更好。”
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。拒绝安于现状、不断丰富个人武器库,是贺希宁一直在做的事情。也正因此,贺希宁愿意且成为了那个承担责任的人。
“承担责任,我觉得是一个天生的东西。关键时刻,我相信自己比相信别人要多。”贺希宁说,这不是盲目的自信,“因为我就是这么训练的。”
贺希宁还提到了一个人,深圳男篮前外籍助理教练、训练师沃克·拉塞尔。“刚回深圳队的时候,我几乎都是在打无球,快攻和定点投篮。是沃克帮助我塑造技术特点,同时不断告诉我,我有能力成为一名持球手,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去出手。”
持续追逐国家队
“贺希宁值得国家队。”每当贺希宁联赛中贡献高光,总有球迷如此评价。
实际情况是,贺希宁2020年、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皆入选过中国男篮集训名单,但仅为国家队出战过2022年亚洲杯。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后,中国男篮多人因新冠疫情无法出战即将到来的2022年亚洲杯,贺希宁被紧急征召。
“紧急征召很突然,那时候我的髌腱有一点问题,医生也联系好了,但国家荣誉至上,为国出战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,立即从所在地出发。”抵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当天,贺希宁感染新冠,精神状态萎靡,但大名单已提交无法更换。
获得机会后,就是拼尽全力。中国男篮第一个对手是韩国队,贺希宁打了28分钟18秒。比赛结束,贺希宁的身体也跌破了临界值。2022年亚洲杯,贺希宁出战了4场。
“确实这么多年,只有一次代表国家队的征战经历,对我来说非常遗憾。”贺希宁坦言,在国家队这个层面上,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进步,明晰定位,变得更加有特点,并向国际接轨。
“国家队是我一直追逐的目标,直到退役。我想和我的家人一样,为国效力。”
但每当贺希宁发挥不佳,“和稀泥”“神经刀”一类词会被球迷反复提起。
“作为职业球员,经历的过程只有自己知道。我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去质疑自己的竞技表现。如果因为质疑而改变,那内心也没有那么强大。”贺希宁说,“球在我的手里。我不害怕输,因为只要输的方法是正确的,那下次还有机会补救,还能赢回来。”
做好“传帮带”
贺希宁很感谢CBA前传奇外援马布里。
马布里球员生涯的最后一个赛季,将自己的3号球衣赠送给了彼时仍在努力康复的队友贺希宁。也因此,贺希宁有一个“老马门徒”的标签。但贺希宁感谢马布里,更多是因为训练中的提点、心态方面的指导、伤病时期的支持。
“在我之前有很多球员,因为马布里的指导受益,包括川哥(翟晓川)、硕哥(方硕)等,他影响了很多人。我很幸运可以得到他的指导,因为那时的我只是一名年轻球员,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痕迹,帮助我以更好的面貌去比赛。”贺希宁说。
打了10个CBA赛季,贺希宁不年轻了,他将“传、帮、带”视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,希望可以感染并影响年轻球员,像他一样前进。
“我是一个爱刺激年轻球员的人。比如马明坤,他刚上一队时因为身体素质不错有个外号——‘迷你版贺希宁’。在力量房,我发现他上的重量小了,我就会刺激他,还不如我十七八岁的时候。”贺希宁还爱刺激王浩然,不停强调“职业生涯很短暂”,珍惜自己的天赋,会故意看着他去做力量训练。
由于没能进入季后赛,深圳男篮的假期已经开始。贺希宁透露,他已经联系好了美国的训练团队,若一切顺利,计划在夏天开始特训。但在此之前,贺希宁还需要去看医生,左手小拇指疑似撕脱性骨折。
没有耀眼的天赋,贺希宁将自己视为一只普通但坚韧的“慢鸟”,飞往向往的远方。采访的最后,贺希宁说,“我想当我退役的那一天,大家会认为我是一个坚持了自己的人,值得去认可的人。”
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
图片来源:新华社、郑志鹏、黎江文、彭志刚、贺希宁